“实用文语体与语义”专题学习教学设计【必修下册第五单元·资料链接】【教师用书内容】

首页 教学参考 教师用书 必修下册 “实用文语体与语义”专题学习教学设计【必修下册第五单元·资料链接】【教师用书内容】

内容源自【教师用书】,提供doc可编辑文档下载。

下载地址

 

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

“实用文语体与语义”专题学习

 

核心任务:

把握本单元实用类文本的风格与语言表达特点,揣摩分析课文语句、修辞表达。尝试用多种语体多样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基本问题:

1.所选课文有演讲词、奏疏、书信等,这几篇文章从写作背景、语言风格方面看,与一般的同类文体比较,有什么特点?

2.课文中马克思的演讲和林觉民的家信,都充满激情,具有强烈的震撼力。从内容和修辞方面看,这样的表达效果是如何形成的?

3.这几篇文章语言运用形式多样,或铺陈、或议论,或比喻、或对比,产生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而同样的句式、修辞手法,有的读来哀婉、悲伤,有的读来幽默、讽刺,效果大不一样,为什么?

4.可以举例分析这几篇课文的语体和语义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学习过程:

1.结合写作背景,把握语言风格。

(1)还原写作背景

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有助于深入把握作品内涵。作者在当时的场景中写作,会设想读者(听众)的反应,根据不同的受众来调整笔触。真实的写作背景除了当时写作场景之外,还包括更宽阔的社会文化背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尽可能还原真实的写作情境。

(2)理解写作情境、语体与风格

写作情境、语言体式和风格之间互相关联。《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都是演讲,运用口语语体,语言通俗明快。但是他们所讲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因此相应地用了复杂的长句。马克思的演讲思想深刻,气势恢宏,体现了伟大的革命家的胸怀。因为在纪念会上讲话,所以用了很多形象生动的比喻,有幽默感,活跃了现场气氛;而恩格斯的演讲在墓地,是写给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悼词,语调庄重、哀伤而又充满力量。

李斯的奏疏《谏逐客书》是写给秦王看的。这篇文章关系到自己的命运,却要显出处处为秦国和秦王考虑,观点表达直截了当,却不刺伤秦王。文中大量运用铺排、比喻和对比的手法,气势奔放,文采斐然,却不觉虚夸。林觉民《与妻书》是写给妻子的绝笔信。作者深爱自己的妻子,“爱汝一念”中饱含着拯救国家与民族于危难之中的深情,这种将爱妻、爱国、爱民融为一体的爱,铸就了烈士赴死的意志,情感饱满浓烈,既有哀伤、悲愤之情,又体现出英雄的豪迈气概。

根据以上讨论,课堂上完成下面的表格。

作品

文体

写作情境

语言风格

例句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演讲稿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悼词




《谏逐客书》

奏疏




《与妻书》

家信




 

2.语境、语体与语义的关系

能联系上下文准确解释文本中核心概念的含义,理解重要词语的隐含意思,体会词句所表达的情感;能根据具体语境,借助学过的知识理解比较复杂的语句,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

能够发现词语、句式、修辞与语境、语体的关系;体会它们在不同语境、语体中运用的规律,加深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增强语感。

(1)依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的概念。

 

①我们的一切发明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

 

智慧的生命:

愚钝的物质力量:

 

②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2)课文中都有一些表意复杂的长句,阅读时要细细揣摩品味。分析单元学习任务三中的例句,理解其深刻含义或体会其中的复杂情感。

(3)演讲用语有时要委婉含蓄,有时要直接鲜明;有时用长句,有时用短句。用什么语言合适要看演讲的内容、场合和听众。分析下面演讲语句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

 

①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分析】这个句子确切地描述马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当时的情景,表明这个时刻非同一般:一代伟人去世了。用“停止思想了”“永远地睡着了”等讳饰的手法,委婉而明确地表达了“马克思逝世”这个意思。

 

②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分析】这个句子很长,省略了一些主语和动词,多用名词性短语,符合演讲词的特点,简明有力地表达了对马克思工作卓有成效的高度赞美。

有人认为这是一个病句。8个连缀的名词及名词性短语,构不成完整的句子,从规范语法来说应该加上一些动词。但这是一篇演讲词,给人听的文稿,要适合读,容易流利地念出来,听众听着好懂。语句不一定要完整,少用推论试的长句,可以省略主语和动词,多用描述性的短语。

(4)《与妻书》每一段的开头,都有很强的感叹语气,分析这些语句的表达效果。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至爱汝!/吾真不能忘汝也!/吾今与汝无言矣!

 

【分析】这几个句子起到领起全段的作用,形成感情变化的脉络。从永别的痛苦中回忆起过去夫妻之间的恩爱,又痛感死后的孤独和悲戚,感情跌宕起伏。

3.撰写语言梳理与探究的札记。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后面的评价量规,给小组成员的语言札记打分。

学生要能够发现语言运用的现象,从中梳理、探究语言规律。对于多数学生来说,能够运用所学的语法修辞知识分析课文语言,发现语言表达效果与文章内容之间的关系即可。不一定要求学生有新发现,关键要让学生养成整理、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语言札记评价量规表

 

项目

A

B

C

D

总分

语料选择

语料充足,典型生动,支持结论(3分)

语料充分,比较典型,支持结论(2分)

语料合理,能证明结论(1分)

语料数量不足,典型性差(0分)

3

语言现象与规

语言现象典型、蕴含了科学规

律,阐释有逻辑性(3分)

语言现象典型、有一定的科学规律,阐释有条理(2分)

解释了语言现象和规律,阐释一般(1分)

有语言现象,缺乏规律性,阐释不够清晰(0分)

3

实践价值

解决阅读实际问题,指导阅读、写作作用突出(3分)

文章有针对性,结论联系语言运用(2分)

涉及具体阅读问题,有一定指导意义(1分)

文章内容平淡、指导语言运用性不强(0分)

3

语言表述

语言流畅、逻辑性强,表述准确(3分)

语言通顺,有逻辑性(2分)

语言通顺,表达清楚(1分)

语言不通顺,说理性不突出(0

分)

3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