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扫一扫联系
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提供doc可编辑文档下载:下载地址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课文解说
这篇通讯介绍劳动模范张秉贵的先进事迹,刊于1977年12月24日《北京日报》。张秉贵是北京市百货大楼糖果柜的售货员,他立足本职工作,练就了称糖“一抓准”、算账“一口清”的本领,他卖糖果的技艺和对顾客的热忱成为北京百货大楼的一道风景。
张秉贵热心为顾客服务,“心有一团火”,报道介绍张秉贵,也怀着一腔感情。文章开始,用场面和细节描写介绍他的服务。他关照抱小孩排队的妇女,让孩子先吃一粒糖;他关注到排在队尾的顾客神情焦虑,建议大家让这位赶火车的顾客先买;遇到情绪不好没礼貌的顾客,他也关怀备至,耐心劝慰;他关注柜台外面的每一个人……报道营造了温暖的场景,而这个场景的中心是“一团火”张秉贵。张秉贵担任售货员以来,22年“没有对顾客发过一次火,红过一次脸,态度总是那么和蔼可亲”,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张秉贵敬业爱岗。他做的是平凡的工作,但他能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文章用了概述的方法:“每天,老张从早晨穿上工作服进入柜台,到晚上送走最后一位顾客,每分钟都是全力以赴”,“他在柜台里,眼、耳、口、手、脚、脑这6部‘机器’同时开动”……
张秉贵敬业爱岗,就必然要做到熟悉业务,“他不知费了多少心血去熟悉自己柜台里的商品”,“公休日,他到糖果厂去参观访问,了解糖果的制作过程”,“到医院向医生学习各种糖果的营养知识”,甚至向顾客了解吃糖习惯和各种糖果的味道,等等,这些都是读者想不到的。群众评价他的服务“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把一般人想不到的事也做到极致,充分体现了张秉贵的敬业精神。把“一般人想不到的事”报道出来,正是新闻记者的责任。
张秉贵用“一团火”温暖了无数顾客,人们在传颂张秉贵职业精神的同时,也用同样的温暖关怀张秉贵。这篇报道用较多的篇幅专门写人们是怎样对待售货员张秉贵的:顾客看到他忙,让他停下来擦汗、喝水;东风市场一家饭馆的大师傅特地为站着吃炒面的张秉贵找来一张凳子;他关心过的女顾客特地为他送来家乡出产的水果……张秉贵说:“现在我刚为人民做一点儿事,他们就把我当亲人相待,我有什么理由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报道通过表现群众对张秉贵的热爱,写出了人人平等、互相关爱的良好社会风气。
报道模范人物事迹,人物形象要鲜明、真实。张秉贵没有感天动地的宏伟业绩或英雄行为,通讯抓住他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所作所为,用一系列平凡感人的事例着重表现“一个人所能做到的”,这就突出了张秉贵作为劳动模范的现实意义。
新闻报道模范人物,语言通俗平易、生动形象,有利于传播。好的人物报道,多用口语,通过广播,也能听得明白。本文有比较强的现场感,在电视图像传播还不普及的年代,人们主要靠报纸、广播获取信息,记者则要靠文字描写还原形象和场面。这是阅读本文时必须注意的。
当然,任何新闻报道都会有时代印痕。1977年,国民经济仍在恢复中,市场物资供应比较紧张,商业服务领域仍然存在比较多的矛盾,营业员和顾客会有各种各样的冲突,阅读这篇报道时不能脱离时代环境,不能用现今市场经济状态下的商业服务作简单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