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扫一扫联系
普通高中教科书 语文 必修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六单元·资料链接
提供doc可编辑文档下载:下载地址
毛泽东文稿语言运用的辩证法
——《反对党八股》语言赏析
韩世海
毛泽东文章的语言风格是充满了辩证法的,《反对党八股》就是典型。它充分表现了庄与谐、雅与俗、情与理、张与弛以及虚与实的辩证统一。
1.亦庄亦谐,庄谐结合
在当时,反对党八股同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一样,是严肃而重大的主题。演说自然体现了较为浓厚的讨伐氛围,而语言的表达也基本突出庄重严肃的特点。
但若一味激言厉色,未免单调平板。因此,毛泽东不时发挥幽默艺术。在指出党八股也是一种洋八股之后说:“我们为什么又叫它做党八股呢?这是因为它除了洋气之外,还有一点土气。也算一个创作吧!谁说我们的人一点创作也没有呢?这就是一个!(大笑)”又如在批评党八股到处害人时说:“拿洗脸来作比方,我们每天都要洗脸,许多人并且不止洗一次,洗完之后还要拿镜子照一照,要调查研究一番,(大笑)生怕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听众在大笑之后,对炮制党八股者没有责任心的理解不是更深刻了吗?
毛泽东的演说既时而运用诙谐之妙,又不忘整篇庄重之风格。
2.雅俗相济,雅俗共赏
恰当雅致的语言,给人以较高品味的享受;明白通俗的语言,则又给人以朴素亲切之感。《反对党八股》将二者巧妙融合,增强了演说的感染性和说服力。
在用语雅致方面,一是力求将通俗语提炼成浅显的文言。如列举八股的八大罪状为:“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流毒全党,妨害革命”;“传播出去,祸国殃民”。二是适当运用成语,如“根深蒂固”“得胜回朝”“对牛弹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眼高手低,志大才疏”等。三是有选择地引用古人的语言。如为了说明认真反复修改文章的必要,提到孔夫子的“再思”以及韩愈的“行成于思”。
在用语通俗方面,首先,整篇演说语言的基调就体现这一特色。其次,演说中运用的形象非常俚俗。如形容空洞的长文章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形容党八股语言贫乏时说,“只有死板板的几条筋,像瘪三一样,瘦得难看,不像一个健康的人”。再次,引用了一些民间俗语,如“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3.寓情于理,情理交融
曾经有人提倡所谓理论文章的“零度风格”,即论说之文只要把道理说清就行,无需感情色彩。但是,“文章不是无情物”,演说更是如此。《反对党八股》既把道理说得清楚明白,又充满了浓郁的感情色彩,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党八股文风的态度,毛泽东是不留情面地给予了彻底严厉的批驳、讽刺、挖苦和打击,如“面目可憎”“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则不但是幼稚,简直是无赖了”。二是对有党八股习气的同志,又是满腔热情地给予中肯的劝告,如演说的结尾:“希望同志们把我所讲的加以考虑,加以分析,同时也分析各人自己的情况。每个人应该把自己好好地想一想,并且把自己想清楚了的东西,跟知心的朋友们商量一下,跟周围的同志们商量一下,把自己的毛病切实改掉。”完全是一种和风细雨式的口吻,商量式的态度。
4.有张有弛,张弛有致
《反对党八股》颇具张弛之妙。开始先提出问题,指出反对党八股的重要性,接着回顾了党八股的历史,并指出这种文风是对于五四运动的一个反动。这些内容都是用舒缓的语句和语气来表现的,体现了语言上的“弛”。此后,列举了党八股的八大罪状,层层批驳,给人以紧锣密鼓之感,表现了严厉讨伐的气氛,这就是语言上的“张”。最后,提出怎样才能树立一种“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语言又回到舒缓、纡徐的“弛”了。
当然,这种划分并不是绝对的。演说中,“弛”的部分里有“张”,反之亦然。
5.虚中有实,虚实相生
这里的“虚”是指演说中提到的某个人或某件事是虚拟的,并非真有其事;而“实”则是指这种虚拟的人或事说明了一个实在的道理。比扣,在谈到怎样使说理产生效力时,这样讲:“说理的首先一个方法,就是重重地给患病者一个刺激,向他们大喝一声,说:‘你有病呀!’使患者为之一惊,出一身汗,然后好好地叫他们治疗。”很显然,这样的事是虚构的。但它却道出了一个说理的方法,就是首先要极有分量地告诉不明事理的人:“你错了!”以便引起他的警觉,使他意识到有接受教育的必要,从而达到逐步被说服的目的,这就是虚中的“实”。又比如在批评那些口讲大众化而实际却是小众化的人时说:“如果有一天大众中间有一个什么人在路上碰到他,对他说:‘先生,请你化一下给我看。’就会将起军的。”这里提到的人和事也是虚拟的,但它同样说明了一个确实的道理,即这类言行不一的人将来会遇到难堪的。
(选自《秘书之友》199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