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同步学案

桂枝香 金陵怀古 教案 学案 DOCX   18页   下载0   2023-05-06   浏览392   收藏0   点赞0   评分-   13377字   12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同步学案 第1页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同步学案 第2页
剩余16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桂枝香·金陵怀古》 教学设计+同步学案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 学习提示 学习提示 王安石罢相退居金陵,这首词是他在金陵的登高怀古之作。 上片先点明 登临时节, 随后写 眼前景色。澄江似练,夕阳翠峰,酒旗招展,白鹭翔舞,确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下片感叹六朝竞逐奢靡繁华而相继灭亡,只剩下寒烟衰草;继而陈说空叹兴亡荣辱其实没有意义,奋起变革,有所作为,才可以避免重蹈覆辙。 素养目标 素养目标 1. 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 .学习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手法。 3. 通过诗句的分析,理解诗人对 历史兴亡的感叹。 4. 背诵全诗。 重难点 重难点 分析 这首词 的 立意高远 之处 , 理解王安石作为一个政治家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 课堂环节 课堂环节 情景导入 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能感慨朝代兴亡,但王安石却在本词中表现出了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他居安思危,非常希望宋朝的统治者能够励精图治,实现富国强兵。王安石摆脱了个人荣辱的小圈子,虽然第二次被罢相,但仍然把眼光放在国家前途上,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表现出了对国家、对民族的无比热爱之情。 环节 一 :知人论世 1 . 走近王安石 王安石( 1021-1086),字 介甫 ,号半山, 谥 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 怜 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安石从小随父亲宦游南北,十七八岁便以天下为己任,二十二岁中进士,做过地方官,关心民众疾苦,曾上万言书,主张宋王朝改革法度。宋神宗时推行新法。然而由于旧党的阻挠,王安石屡次被罢相,又屡次被起用。是出色的政治家,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2. 相关背景 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王安石 罢相 , 后 退居 金陵,出任江宁知府 , 这首词是他在金陵的登高怀古之作 。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通过对金陵(即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3. 解题 ①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首见于王安石此作。 ②金陵:今江苏南京。为六朝古都所在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同步学案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