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用书内容
】
必修下册第八单元
《
阿房宫赋
》课文解说
《阿房宫赋》为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文。古语曰:
“赋
可以
讽
。”这篇赋体名作,出色地发扬了辞赋的讽喻功能,与专事铺张、劝百
讽一的赋作迥乎
有别。
本文所写阿房宫,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史记
·
秦始皇本纪》载:
“始
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
象
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
名
之。”作者杜牧凭借丰富的想象,写出了一个穷极富丽而又气象万千的阿房宫,其现实基础正是当时唐统治者的穷奢极欲。
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
“宝
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善于击球,
喜手搏
,往往深夜捕狐,与宦官嬉戏终日,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长生不老的灵药。作者面对如此黑暗现实,敏锐预感到唐王朝的危险局势,心有所感,写就此赋。文章通过对阿房宫兴建及其毁灭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借以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有力劝诫,表现出一个正直士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第
1
、
2
段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多。写建筑,文章先展开其广阔而高峻之全貌,
进而细绘宫中
楼廊飞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之奇;写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备加渲染;写珍宝,
既写六国
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然而铺陈阿房宫规模大,宫室多、美女众、珍宝
富并非
作者作赋的目的。清人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的篇末总评说:
“前
幅极写阿房之瑰丽,不是羡慕其奢华,正以见骄横
敛
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爱六国之人意在。”可见,文章前面的描绘乃是为后面的正言说论张本,为篇末总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以讽喻现实提供坚实的基础。第
3
段夹叙夹议,点明正是由于秦统治者骄奢淫逸,滥用民力,致使农民揭竿而起,一举灭秦。第
4
段转入议论,进一步指出:六国衰亡,秦朝覆灭,其根本原因都在于不能施仁爱民。篇末暗寓讽谏之意,含蓄地告诫
“后
人”
——
当世及后代君主:如不以历史为鉴,还会重蹈覆辙。
《阿房宫赋》的艺术成就
《阿房宫赋》课文解说【教师用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