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知识清单
教材文化知识
《谏太宗十思疏》
1.疏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
讽
、
谏
、
谤
、讥、说”的区别:
讽
——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
谏
——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
谤
——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讥
——指责别人的过失。(“谤”是公开指责,“诽”是背地里议论,“讥”是微言讽刺)
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
2.胡、越:古代分别居于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两个民族。
3.三驱:语出《周易·比卦》:“王用三
驱
。”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
4.豫游:出游,游乐。帝王秋天出巡为“豫”,春天出巡为“游”。
5.垂拱:
垂衣拱手
,指不亲自处理政务。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事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答司马谏议书》
1.儒者 :有学问的读书人。
2.
谏
议大夫:官名。秦代置
谏
议大夫之官,专掌议论。西汉初不置,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初置,无定员,掌议论。东汉改称
谏
议大夫;
魏晋时称散骑
常
侍
;隋唐仍置
谏
议大夫,有左、右
谏
议大夫,各四人,分属门下省与中书省,另设补阙和拾遗,唐代的谏官有权力驳回明显不合理的诏书。
3.朝廷:①帝王接见大臣和处理政务的地方,亦作“外庭”。②对内廷、禁中而言。也借指在外朝参政诸官,后泛指朝臣。③借指帝王。④内朝,指内廷。
4.有司:负有专责的官吏。
5.先王:前代君王;上古的圣贤之君。
6.士大夫:古代中国对于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的统称,始于战国时期。
7.盘庚之迁:商王盘
庚为了
巩固统治、躲避自然灾害,将国都迁到殷(今河南安阳)。
《阿房宫赋》
1.妃嫔
媵嫱
:六国王侯的宫妃。妃,专指皇帝的妾,太子、王侯的妻。
嫔
,古代皇宫里的女官,皇帝的妾。
媵
,古代嫁女时随嫁或陪嫁之人。
嫱
,古代宫廷里地位次于妃的女官,实际即帝王侍妾。
2.
辇
:君王及后妃所乘的车。
3.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三足两耳。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
4.锱铢:旧制
锱
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
《六国论》
1.
邑
:古代区域单位,意思是都
邑
、城市。
邑
也作为县的别称。上古时,国都也称作
邑
。
2.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3.故事:旧事。
文言知识梳理:
《谏太宗十思疏》
一、实词
1.通假字
(1)
振
之以威怒(通“震”,威吓)(2)则思
无
以怒而滥刑(通“毋”,不要)
8600第八单元综合与测试2知识清单-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