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必修上册第八单元

学习活动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2 导学案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必修上册)

必修上册 单元解读 单元复习 单元学习任务 教学设计 教案 导学案 同步学案 教学课件 分层作业 答案 详解 单元测试 知识清单 DOCX   7页   下载698   2024-05-15   浏览338   收藏588   点赞3679   评分-   3347字   18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学习活动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2 导学案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必修上册) 第1页
学习活动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2 导学案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必修上册) 第2页
剩余5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学习活动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导学案 学习目标 学会通过不同的方式,辨析词义的细微差别,把握词语的用法,尤其是与其他词语的搭配。 理解词义除了概念义,还有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能辨析词义的细微差别,选择恰当的词语。 在阅读实践中,要认真揣摩,仔细领会作家选词炼字的艺术。 学习重 难点 1.学习重点:学会通过不同的方式,辨析词义的细微差别,把握词语的用法,尤其是与其他词语的搭配;理解词义除了概念义,还有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能辨析词义的细微差别,选择恰当的词语。 2.学习难点: 在阅读实践中,要认真揣摩,仔细领会作家选词炼字的艺术。 学习过程 课前学习任务: 1. 阅读朱德熙的《词义》,了解词语使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2.阅读朱光潜的《咬文嚼字》,思考下面文字的 内涵:“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 学藉 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 凝炼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 象 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3.自行搜寻中国古典诗歌的英文译本,比较中英差异。 课中学习任务 一 字词推敲 准确生动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在表达上的差异。 原句 :从此就看见许多 新 的先生,听到许多 新 的讲义。(《藤野先生》,见《鲁迅手稿选 集》) 改句 :从此就看见许多 陌生 的先生,听到许多 新鲜 的讲义。(《藤野先生》,见《鲁迅手稿选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思考“绿”字在表达上的妙处。 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 复圈而 改为“入”。 旋 改为“满”……凡如是十几字,始定为“绿”。 知识卡片1:辨析词义 对词义的辨析,首先要仔细辨别概念义。概念义是词的主要意义。一些意义相近的词,就要仔细辨析它们在词义的范围大小、轻重、侧重等方面的不同。除了概念义,还要抓住词语用法方面的差异。一是适用对象,二是搭配关系,三是语法功能。 把握词语的用法,除了搭配正确,更高的要求是“好”。要在平常的阅读中,有意识地把握文章遣词的精妙之处,体会词语选用如何“最恰当”“最合适”。 课中学习任务二 或褒或贬 咬文嚼字 在特定的语境下,词语的感情色彩会发生转化,表达出更为复杂的情感。更进一步说用感情色彩明显的词语表达爱憎,是普通作者的做法;高明的作家,常常是以自己的情感态度驾驭词语,赋予词语以情感色彩。 (
8503学习活动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2 导学案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必修上册)
成都七中万达高2025届11班
未认证用户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